網絡強國新時代:"法治陽光"讓網絡空間更清朗
文章出處: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時間:2018-08-29【大 中 小】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和內容建設,事關人民的利益,也事關的安全。近年來,中國互聯網事業快速發展,網絡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內容建設愈加豐富。但與此同時,互聯網建設依然存在短板和問題。放眼未來,網絡空間的營造仍需撥開迷霧、灑進陽光。
構建網絡治理體系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認為,中國創新網絡社會治理的理念和手段,已經構建起一套網絡社會治理體系,即法律規范、行政監督、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多措并舉、多方參與,推進網絡生態治理法治化。
面對復雜的互聯網發展環境和網絡雜音噪音,中國依法依規管網治網,一系列相應的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規相繼出臺。一方面,針對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侵害人身權益等問題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另一方面,《網絡安全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管網治網法律法規出臺。
伴隨著網絡治理行動的推進,網絡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改善,網民遵守互聯網秩序、明辨是非、抵御網絡謠言的能力明顯提升。民調公司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曾發布調研報告顯示,超過8成網民認為網絡正能量增加,9成網民對中國網絡健康規范發展充滿信心,網民對各類網絡有害信息和侵權行為有所減少的現象均表示認同。
“推動網絡空間治理從單一主體的政府管理向多元互動的綜合治理轉變,這是中國網絡空間治理的必由之路,更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謝新洲說。
謝新洲認為,中國互聯網治理日益呈現出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良性互動、協同治理的理念和格局,科學回答了在中國這個網絡大國如何凝聚共識、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的重大課題。
下一步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副部長、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四新說,應完善相關規范和規則體系,讓互聯網的各個參與方,包括政府、企業、個人在進行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活動時都有章可循。
他認為,未來應以政府為主導,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盡早完善規則體系,在實踐中發現、提出問題,并在實踐中解決、完善。
優化網絡內容傳播
目前,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已成為中國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平臺,“微傳播”成為主流傳播方式。傳播方式的變化,對于內容的價值和呈現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網絡內容建設需要在網民聚集的平臺上建立起‘陣地’,利用網絡傳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傳播的快捷性和廣泛性,進行多對多式傳播。”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楚新說。
黃楚新認為,網絡內容建設需要不同網絡傳播主體的集體參與。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經濟功用、社會功用、政治功用,保持網絡空間清朗。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的內容建設成果豐碩。###四新說,這些成果首先表現在建構了一系列規范和規則體系,使互聯網的各個參與方有章可循,如實行互聯網內容提供主體資格審查、取締越權的非法網站等。此外,中國大力整治互聯網非法、有害內容,強化互聯網平臺責任,讓平臺肩負起落實網絡實名制、建立信用體系和黑名單的責任。
不過,在網絡內容制作和傳播方面,依然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例如,部分網絡內容粗制濫造、低級趣味,謠言和假新聞的身影仍時常出現,原創內容版權沒有得到切實的保護,缺乏細致嚴謹的內容制作等。對此,黃楚新指出,政府、社會團體和企業應在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和提供網絡服務方面積極發揮作用,新媒體公司和互聯網公司避免崇尚商業利益而忽略企業的社會責任。
筑牢網絡安全防線
今年,一個名為“想哭”的勒索病毒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爆發,中國部分行業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面對突如其來的安全警報,奇虎360、騰訊等相關企業迅速開展研究,向用戶提供安全服務和防范工具,及時化解了勒索病毒的影響。
網絡安全為人民,構建安全清朗的網上家園離不開安全環境的營造。近年來,中國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規范網絡傳播秩序,懲治網絡違法犯罪,筑起了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線。
隨著***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網絡安全管理工作格局更加成熟;《網絡安全法》等一系列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建立和完善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等制度;持續依法嚴打各類網絡違法犯罪活動,提升民眾的網絡安全感。
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說,網絡安全事關社會安全、人身安全等。網絡安全工作做得怎么樣,不能僅用簡單的技術指標來衡量,還要看民眾從中獲得了什么。
近年來,中國多部門聯動,持續整治網絡謠言、打擊網絡犯罪、打擊網絡色情,并通過“護苗行動”,為青少年營造健康安全的上網環境,培養公眾網絡安全意識。網絡上的“鍵盤俠”和“水軍”越來越少,不文明、不理性、不健康、不真實的信息沒有了藏身之地。
盡管成效###,但中國在網絡安全建設上的投入仍顯不足。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齊向東指出,中國網絡安全投資占整體信息化建設經費的比例不足1%,與美國的15%、歐洲的10%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急需改變重業務應用、輕網絡安全的現象。
“解決網絡安全問題,人將起到關鍵性作用。網絡安全發展終也將造福于人,造福于百姓。”齊向東說。